一位打造“中国星链”的人,时空道宇CEO王洋“对话”央视

征服无人区,走出地球来一场星际旅行……人类正在不断探索空间的边界,那么如何才能在沙漠、戈壁、无人岛,甚至宇宙里保持永不失联?卫星,它将为我们的手机、汽车、飞行器提供无处不在的数据连接。

“全球有94%的地方仍然没有网络信号,时空道宇正在往600公里的低空轨道发射72颗卫星,部署完成后,在全球除了南北极两点的任意位置,都可以提供卫星网络信号的覆盖。”

8月17日,时空道宇CEO王洋在CCTV财经《对话》节目《解码未来产业》中谈到。

一年,民营“中国星链”覆盖全球

王洋:下一步组建300颗低轨通信星座

2024年2月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搭载11颗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破晓时分缓缓升空,划出一道承载着商业航天的浪漫弧线。这一次发射的卫星,便是来自时空道宇这家民营企业。至今,时空道宇已完成“吉利未来出行星座”两个轨道面共20颗卫星的组网部署。

在王洋的计划里,一年后,时空道宇将完成72颗卫星部署,向全球用户提供商业服务。

下一阶段,时空道宇将组建300颗低轨通信星座,这是一个与全球赛跑的“保频占轨”计划。

当前低轨道空间已经十分拥挤,300至500公里轨道已有6000多颗卫星在运转。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数据,地球低轨卫星总容量约60000颗,根据“先到先得”的原则,全球太空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国都在争夺无比宝贵的频率轨道资源。

中国虽然起步晚,但正在奋起直追。行业预计,未来3—5年,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会实现规模化民用。

6G,全球迈向天地互联

王洋:8G时代穿越星际不失联

面对央视《对话》的提问,王洋做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当8G时代来临,人类迈向星际移民时代,届时从蓝色星球到火星的一路上,都将会有卫星网络信号覆盖。

3G催生了移动互联网,4G繁荣了数字经济时代,而天地互联正是6G既定的通信愿景,如今正处于5G向6G跨越的时期,卫星通信正在向规模化民用迈进,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消费级赛道之一。

2023年,时空道宇在吉利新能源汽车上实现了汽车直连卫星通信,全球首款量产卫星通信乘用车——极氪001FR问世。如今,极氪009光辉版、极氪001、极氪007、吉利银河E8等车型,都配备了双向卫星通信功能。

当车辆驶入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时,不必再担心迷路。而手机直连卫星也是在“永不失联”的需求下诞生,如今,国内外手机厂商都在旗舰手机上搭载了卫星通信功能。

王洋在央视《对话》节目上展示时空道宇自研的卫星通信芯片,采用行业领先的22nm工艺,将该芯片植入手机中,通过手机天线便能与卫星进行数据传输。

时空道宇自研的卫星通信技术能够率先量产上车,是基于背后庞大的吉利生态。2018年,李书福战略投资时空道宇。通过借鉴吉利的汽车制造经验,时空道宇打造了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快速实现了卫星的批量生产,将生产成本降低45%,日产1-2颗卫星的量产能力已接近国际一流商业航天企业。

出海,开启星座全球化

王洋:商业航天出海需国家标准支持

出海,是中国商业航天开启星座全球化商业服务的必经之路,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将率先在“墙外开花”——2024年6月,时空道宇已经率先在海外成功完成商用部署测试。

早在2021年,时空道宇就开始海外布局。目前,时空道宇已与马来西亚、阿曼等国家或地区的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将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面向手机直连卫星、智慧港口等领域开展星座的商用服务。今年下半年,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三轨卫星成功组网部署后,时空道宇将正式开始星座的全球化服务。

在政策层面,王洋希望在商业航天技术产品出海方面,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出台。他认为,从产业政策扶持到创新鼓励,我国的体系已经较为完整,但技术最终要落在商业变现上,这便需要政府拿着指挥棒,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由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化和技术创新。

商业航天是未来产业之一,也是一个投入巨大的行业,实现商业闭环是其迈过生死关的关键点。作为国内唯一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航天企业,王洋对商业航天的前景信心十足,他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说道:“过去6年,时空道宇投入的研发费用已经有几十亿,无论是火箭公司、卫星公司,还是更高级的星座组网公司,估值一定都会超过100亿。”

“人类永远都有对外沟通的需求,围绕着人类沟通的所有技术和工程落地会持续迭代发展。而商业航天要做的是,无论是现在有人类的地方,还是未来人类将探索的地方,都要保证有网络连接,有沟通方式。”这是支撑王洋连续创业10年的目标,也是时空道宇团队成员在航天领域深耕20年的信念。

Views: 28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